近日,辽宁省科协、省人社厅发布《关于表彰第十三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奖者的决定》,表彰140名科技工作者在辽宁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建东北院专业总工程师、创新技术研究院总经理陈勇荣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陈勇,公司专业总工程师、创新技术研究院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辽宁省工程设计大师、国家科技部和住建部评审专家、(国家)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联盟东北分会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专业应用委员、辽宁省绿色建筑协会常务委员、辽宁省装配整体式建筑与幕墙专家组副组长、辽宁省BIM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辽宁省抗震超限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标准化设计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陈勇一直在中建东北院从事结构设计与科研工作,主持设计项目100余个,完成国家级、省级抗震超限审查建筑20余项。获国家、行业、省级及中建集团优秀设计奖数十项。申请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国家财政部、中建股份科研课题20余项,申请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获得辽宁省及中建集团科技进步奖10余次,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及沈阳市十大科研成果奖10余次。发表核心以上科技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各2部;主编与参编国家、地方标准10余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著作权10项。此外,作为沈阳建筑大学全日制硕士生导师,培养了20名硕士研究生,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外博士生导师,培养了2名博士研究生。 在复杂与超高层结构领域,陈勇领导研发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技术,发展了非稳态数值风洞模拟技术,解决了抗震分析和抗风设计难题;发明了20余种新型混合结构梁柱和梁强节点;提出了多腔体外包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新型高性能巨型抗侧力体系。研究成果在数十项工程中得以应用,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推动我国复杂建筑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数字化创新技术领域,陈勇坚持以科研成果应用为导向,积极培养建筑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出了钢筋产业生态发展战略,并领导研发了“数字化智能钢筋设计平台”。该战略以结构钢筋智能化设计平台为核心,赋能设计、施工、钢筋制造厂、物流等所有相关方,从而缔造一个高效、低碳、共赢的数字化产业生态。 2020年,陈勇带领团队,在原有科研成果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国内首款针对结构风荷载和建筑风舒适度分析场景的在线仿真服务平台—“风工程设计平台”。和国内外同类型的传统软件相比,该产品可极大地降低风工程仿真分析技术的学习成本、费用成本、时间成本,可为建筑设计阶段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自助式仿真服务。平台有潜力成为建筑风工程这一细分领域内,实现行业低碳环保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工具。2022年,“风工程设计平台”正式上线发布,引领了建筑领域传统仿真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也标志着中建东北院逐步实现业务向“技术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变革。 陈勇还牵头成立了“辽宁省建筑信息化(BI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建筑信息模型开发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固废产业产学研联盟”,“辽宁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行业级和省级创新平台,为中建东北院及区域的建筑与数字化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新技术研究院供稿)
|